查看原文
其他

年度剧王没骗我,集集比电影还好看

毒Sir Sir电影 2022-08-21


今天,Sir想和你们聊一个“怪物”。

这么说并非是危言耸听,而是切切实实,在Sir的观影经历中,从未遇到过如此“怪物”般的剧。

初看神奇,“还能这样?”

再看傻眼,“怎么能这样?”

看完才是彻底的震撼,“竟然……是这样!”

剧情片?综艺节目?社会实验?

看完四集,Sir恨不得跪倒在屏幕前——

因为它几乎是毁灭性地,把“影像”这样的概念践踏揉碎了,如此急风骤雨肆无忌惮,如此精密计算胆小怯懦,“封神”这个常规的词,都可以算作对它的轻视。

Sir只好称之为,“怪物”。


彩排
The Rehearsal


一部你可能根本没有听过,也没有任何兴趣会点进去看的剧。
美国出品,冷门;
内森·菲尔德主演,不认识;
评价人数442人,提不起兴趣……
即使评分高达9.1,依然显得平平无奇。
Sir开始跟你们一样。
直到身边不少朋友、同事提起它,连一向“高冷”的老朋友,影评人兼导演云舅 @云中,都忍不住发朋友圈怒赞一句“牛叉”。
带着疑惑打开它后。
Sir还是不愿用太激烈的措辞——比如“年度最佳”,“绝世天才”,“吊打所有”……
毕竟。
它和它们,从来不在同一条赛道上。

01
彩排

你们会不会跟Sir一样。

在面对某些重要时刻前,总会在脑内小剧场里“彩排”一下?

找领导请假。

先想理由,再想措辞,模拟几种领导可能给的反应,准备好应对之策。

甚至还会预想到一些窘迫,提前犯了尴尬癌?


彩排,有时不是戏多,而是怕把重要的事情搞砸。

这种焦虑,大概是全人类的通病。

胖叔寇尔最近也有这种焦虑。

他今年50岁了,酷爱玩智力问答游戏,还有一拨经常在布鲁克林的鳄鱼酒吧一起玩耍的同好。

但,别人都是硕士学霸,只有他是本科。

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聪明点儿,他随口撒了一个谎,说自己也是研究生。

没想到,这谎言一直持续了12年。


最近他有些坐不住。

因为失业,朋友们便一直帮他找工作,但由于默认他有硕士学历,朋友推荐的职位几乎清一色地要求硕士学历以上……

怎么办?每天撒谎拒绝?

正所谓吹牛逼的时候多高兴,穿帮就有多痛苦。

迫不得已,他决定坦白。


但问题来了——出现状况怎么办?

那可是十几年的友情啊。

尤其是一个叫做小翠的女士,你从胖叔对她支支吾吾的神态中能感受到,这个人,意义非同一般。

这个时候内森出现了。

他是这个节目的制作人,他提出了一个办法:

彩排。

以彩排来预演情境。

以彩排来预判行为。


内森的办法很简单,请来专业演员代替小翠,在熟悉的情境里一遍又一遍地模拟胖叔坦白的场景,记录下每一次可能性的情况,帮胖叔想好对策,以达到皆大欢喜的目的。

这种彩排不但可以预演出每一种可能,甚至可以引导出感情深度。

天才吗?

只能说,商科男的脑洞的确够大。

他们决定分步进行。

第一步,内森让演员找借口接近小翠,观察她,并熟悉她的行为举止,以便更好地扮演她。

他找的办法是让演员假扮一位专业的赏鸟人士,然后邀请小翠采访她。


第二步,为了熟悉环境,内森重建了当日所要去的酒吧,从外观,到室内布局、装修,再到破洞的椅子,都一模一样……

Sir看到的第一反应:好有钱,好下本儿(不是)。


第三步,正式彩排。

选好位置,点好饮品。

具体讲哪个玩笑,也得提前定好。

内森把两人交谈的每一步,都记录在了专门的流程图里,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,能找到关键的转折点。


不过,还有变数,那就是答题。

作为益智问答爱好者,胖叔对答题的重视,超出了内森的想象。

而当晚,恰好有答题环节。

如果胖叔卡壳了怎么办?势必会影响后续的发挥。

于是,内森想到了一招——

作弊。

提前获知答案,并在平时的接触中,“不经意”地把答案透露给胖叔。

……

呵,诡计多端的男人!


两周的时间,13遍的彩排,看起来,应该万无一失了。

但,不知道你发现了没?

无论是透露答案还是伪装身份接触小翠这件事。

本身就值得商榷。

甚至于彩排本身,算不算也是一种作弊?



02
边界

《彩排》目前已播四集,这四集里,有很多让Sir觉得出乎意料的地方。

除了第一集的作弊告知胖叔答案。

还有第三集的红衣小哥。

在胖叔那次坦白中,内森意识到,彩排终究是彩排,没有真实的情感压力,事到临头也会状况百出。

果然,明明很顺利,胖叔却在该坦白时僵住了。


于是内森觉得。

让当事人找到感觉,才是彩排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。

于是他再次突破界限——

欺骗。


红衣小哥小派,本来是彩排和弟弟谈判,以继承祖父的财产。

但内森觉得,咱得要有真情实感啊,于是安排红衣小哥和谈判演员的爷爷见面,共度一宿,建立起感情。

几天后,告知红衣小哥:爷爷去世了。

当然,爷爷是假的,也是演员扮的,但与此同时激发出来红衣小哥的感情却是真的,那一次彩排,红衣小哥完全没按稿子来,一通痛哭流涕,内森觉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。

然而第二天,红衣小哥再也没有出现过。


是不是觉得不对劲?

第一集里为赢得游戏采取了作弊。

第三集里为激发情感采取了欺骗。

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,这个叫内森的制片人越开越大,以至于为了效果,接近不择手段了。

终于,在第四集,Sir觉得可以封神的这一集中,内森做出了一个几乎疯魔般的举动。

事缘于内森在第二集里帮助一名女性安吉拉体会养育孩子的过程。

两个月,每周长三岁,把一个婴儿养到18岁。

与此同时,由于每次彩排都需要大量的演员,于是他去办了一个演员训练班。

教学的重点,其实就是跟踪模仿对象,在他们的周围生活,和他们做同样的工作,这就有点像方法派演技的训练过程。

本来无可厚非,但古怪的是,内森在教完学之后,想知道学员们对他的看法,于是又请了一批演员,模拟再现了他的教学

一个套中套的状况就此出现。


别说,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教学、重现教学,内森还真的发现了问题:一个叫小汤的学生似乎对他的教学不太接受。

于是,他前往小汤工作的地方,跟他说,你要完全复制你的模仿对象的生活,不仅要做他所做的工作,而且要住他所居住的环境,我给你租了个相似的房子,你尽量感受,成为你的模仿对象吧……

听起来好像没啥问题?

问题在于,内森把小汤安排到那个居所后,他自己拿了小汤的钥匙,住进了小汤的家,吃他习惯吃的东西,看他习惯看的书,还找了一份和小汤模仿对象一样的工作。

甚至于,搬进另一个小汤为了模仿而住的房子,模仿着他的模仿……

他想真正成为小汤。


毛骨悚然吗?

要知道,这一切,小汤甚至完全不知情。

他不是被观察的对象,也不是被模仿的对象。

只因,内森想知道小汤的想法。

所以,模仿一个人,彩排一种生活,边界究竟在哪里?

虚假的模仿入侵了真实的生活,真与假、虚与实,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面。

当内森以如此真诚的态度过上了不属于他自己的生活,我们甚至分不清,此时的他,还是真正的他吗?


03
人性

读到这,诸位或许已经发现,文章中提到内森的频率,比提到参加彩排的当事人还要高。

内森,何许人也?

喜剧天才,商业“鬼才”。

Nathan Fielder,1983年出生,加拿大喜剧演员。

2013年至2017年,他和美国喜剧中心频道制作了四季别开生面的真人秀《救援高手》(Nathan for You),豆瓣均分9.4……


这个节目,是内森用他外星人般的脑回路,想要帮经营不善的小企业主弯道超车,结果虽不全尽如人意,但能笑死人。

冻酸奶店门可罗雀,他支招,出个屎味儿的,人们都爱猎奇,肯定会来尝鲜。

洛杉矶的一家纪念品店经营不善,他想了个法子,在这个店里拍一部电影——

他找来了约翰尼·德普的模仿者,租来专业设备,放出消息,要在店里拍一部德普主演的电影《天网》,拍片时,他告诉围观群众,需要找人当群演,演的内容就是进店买东西……

唔……确实一般人想不出这些损招。

△ 这部短片真的被拍出来了,内森为了给它颁奖,还专门办了一个电影节

但《彩排》却没有走向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喜剧效果。

在一次次彩排,一次次意外的背后,他把重心放在了人性上面。

什么意思?

先说这个节目的形式。

Sir之所以觉得这是个怪物,是因为他对以往节目的形式做了很大的突破

第四集里。

当内森在模拟课堂上扮演他的学员小汤时,发现一个问题,那就是他会注意到镜头,而且是HBO的镜头。

对于一个学表演的人这意味着什么?

巨大的荣誉,以及……

诱惑。

小汤该是按照节目要求学表演呢?还是扮演一个学表演的人?

内森旁白的一句话,彻底打破了观众、演员、演员背后的真实个人三层空间。


但你要说内森只是在节目里打破这些圈层,那也真是小看他了。

前面说到内森欺骗彩排对象,实际上,内森也在欺骗着观众

第一集结尾。

内森因为“泄题”给胖叔而向他道歉。

胖叔听完,蒙了。

你毁了这整件事
你知道这对我来说有多重要
你是个糟糕透顶的人


看到这,Sir的心情,跌入了谷底,看到内森的表情,更觉得难过。


然而,好像哪里不对?

回头再看,这哪里是真正的胖叔,这是扮演胖叔的替身!

剪辑使了诡计,在镜头反打间,悄悄替换掉了我们印象中的男主角。

而最后那段愉快而平静的结束语,才是真正的结尾。

△ 注意对比两位胖叔的区别

真实的记录和彩排的过程混在一起,迷惑了观众的视听。

毫无疑问,这些虚虚实实的试探,这些障眼法一般的欺骗,是Sir最为之着迷的地方,它直接扩展了节目的影像维度,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另一个问题——

他为什么要这么做?

Sir觉得,这就是一场冒险的,人性试验。

而对象,恰是他自己。

内森是个什么样的人?

第一感觉:拘谨。


不太会说话


离谱的精雕细琢

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,他想到了提前彩排,在和胖叔会面前,先彩排了几十遍他们的初次见面……

甚至于让工作人员扮演天然气公司员工,到胖叔家里测绘了房屋,仿照着搭建了一座一模一样的房子。


但问题在于,如果彩排的背后不是交流,而是控制呢?

提前想好所有的可能性,临场便可以随意地控制话题走向?

正如之后,他以欺骗的方式安排空包弹取得同情心,以外力的方式加入第三人打断话题……


诚然,节目中的内森展现出来的是挥之不去的孤独感。

他沉溺其中,为自己和他人同时造了一场梦。

在这场梦里,未来能够尽在掌握,世界能够容纳一切荒诞。

就像那个他不断照着镜子的画面,容颜一点一点老去。


但,不知你是否忘了,他才是节目的制作人啊,是这个节目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,这个照着镜子呈现出令人心疼的孤独感的镜头,连彩排的主角都不曾有。

Sir只能猜测——内森所想呈现的,远不是什么生命体验,而是权力之下,人会走向何处。

哪怕只是,拥有叙事的权力。

一个简单的例子。

回到第一集结尾的那个叙事诡计,内森向假胖叔坦白。

单凭这一片段,你可以说这是对观众的欺骗,是一种障眼法,你无法得知内森究竟有没有向真胖叔坦白,猜测只能到此为止。

但如果你联系起第三集,红衣小哥小派痛哭流涕宣泄完情感之后就玩消失,你就会明白,内森的坦白是不可能发生的。

他已经向假的对象宣泄完自己的愧疚,他已经无需真的去道歉了。

通过剪辑,通过后期,他完全可以认为,自己已经道过歉了。

这便是权力。


另一个更明显的例子是来自第四集结尾。

内森在表演班待了三个星期,回来时,安吉拉的那个孩子已经又长大了9岁。

内森觉得,父子关系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其乐融融,孩子应该由于父亲的缺位,变得更叛逆。

于是他行使了制片人的权力,打破规则“指导”了少年演员。


经过“指导”后的少年演员,果然如他所愿,成了个喝酒嗑药离家出走的小混混。

可就在这个时候,内森又突然意识到:

假如时光能够倒流就好了,如果他没有错过这九年,或许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。


那个魔幻电影般的结尾处。

为寻找离家出走的孩子奔波一夜的内森,在一座滑滑梯旁,与叛逆少年遥遥相望。

少年站起身,眼神温柔。

Sir原以为接下来就是父子大和解。


但他钻进滑梯洞,滑下来,已变成了6岁模样。

好像之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。

这是……以制作人的权力重启了剧情???


是的,关于这一幕你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。

甚至于整个节目,你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。

在未完结之前,就像前面说的,Sir甚至无法断定它究竟是一部剧,还是一个节目,是一次实验。

甚至到了最后,你会发现整六集都是一个弥天大谎也说不定。

这正是《彩排》的妙处。

它突破了影像的边界。

并在这样的虚实交映间迫使我们思考——

把人生控制成设想的样子是有可能的吗?

权力的边界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突破的?

进入一个人的内心,不该考虑道德的制约吗?

等等等等。

突破我们的想象,逼迫我们去思考。

在日渐保守的当下。

这哪是“怪物”。

明明是一面神奇又危险的照妖镜啊。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
编辑助理:阿莫多瓦尼雅



还不过瘾?试试它们




又一流量金身破了,这次带血

国产2.9,到底犯了什么众怒

消失三年,韩剧颜霸回归又是冠军

国综首秀,她开口电到一半圈内人

闫妮精准预测超级大瓜,我笑不出来

硬了硬了,国产科幻杀出古天乐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